百年淡蘭.城郊之路

穿越時光的交匯:探索淡蘭古道的百年歷史

穿越時光的交匯:
探索淡蘭古道的百年歷史

淡蘭古道,在清朝時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,早時北臺灣通往宜蘭地區的交通要道,是條充滿歷史與自然風光的古道,承載了無數商旅與故事。沿途穿越壯麗的山巒、幽靜的溪谷,讓人彷彿置身於時光的洪流中。踏上淡蘭古道,追尋歷史的足跡,體驗古人穿越山海的堅韌與智慧。

淡蘭南路四堵古道:昔日的茶香之道

淡蘭古道分為北、中、南三條路線,其中南路最短,被稱為茶道。這條路線從臺北市的六張犁開始,經過深坑、石碇、坪林,最終到達宜蘭縣的礁溪,全長約64公里。

淡蘭南路,清朝時期是重要的經濟茶路。最初官府開闢未果,先民自行入山種茶,隨後茶葉成為主要出口商品,促使官府重新開闢此路,現今的南路被稱為「淡蘭便道」。古道景色幽靜,綠竹茂密,四堵溪域水清澈潺潺。行至石階上休憩,享受大自然的風聲、水聲和蟲鳥的鳴叫。

踏上這條古道,彷彿回到過去的茶香歲月。每一步,都是對歷史的追溯。古道的原始風貌和沿途的豐富生態,讓人不禁感嘆先民的智慧與堅韌。這趟探險,不僅是對身體的挑戰,更是心靈的洗滌。

侏羅紀時代的活化石:台灣雙扇蕨

淡蘭古道因其沿溪發展的特點,成為陽光充足且濕度高的環境,使得蕨類植物得以茁壯生長。雙扇蕨便是其中之一,這種植物保留了侏羅紀時代的形態特徵,自古至今依然繁茂,是名副其實的「活化石」。

雙扇蕨群生於淺薄岩壁上,由於其喜愛陽光和開闊環境的特性,被譽為「大自然的指南針」。在修整淡蘭古道時,雙扇蕨被選為步道的代表性圖案。現在,登山客在沿途的指示牌上可以看到雙扇蕨的圖騰,通過它的指引,徒步者能找到正確的方向。

茶文化的深厚底蘊:坪林製茶文化

透過坪林製茶體驗,近距離接觸臺灣茶文化的深厚底蘊。茶農在茶園中勞作,也是傳統製茶技藝的守護者。從採摘、烘焙到品茶,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對自然與傳統的專業堅持,感受臺灣茶文化的魅力與精髓。

時光凝結的傳統街道:坪林老街

坪林老街是一條約200公尺的古老街道,以當地的信仰中心「保坪宮」為中心點,街上的店家糊紙店、賣豆腐的小吃攤、茶莊等,展示坪林豐富的茶文化。坪林老街不僅是享受道地茶點的好地方,更是了解坪林生活風情的區域。

追溯山林中的人文足跡:樹梅古道

樹梅古道位於臺北市南港區,從研究院路四段的坑頭福德宮旁登上步道。這條古道以樹梅林而得名,樹梅即楊梅,每年5至6月開花,讓整個山林染上一片紅色。從福德宮出發,沿途可見古老的石板路和綠意盎然的樹木,這些路段曾是古時臺北城市往來的重要通道之一。

淡蘭古道在我們的步履間,回顧著昔日往來的繁忙。每一步,都是對這段過往的記憶的重現。從樹梅古道的石板路到坪林製茶的深厚文化,再到坪林老街的熱鬧街景,以及跑馬古道的蹤跡。走過淡蘭古道,我們挑戰自我,透過步伐與心靈的交融,感受到那份超越時空的力量,讓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更加豐富而深刻。

來自在地的邀請:吳雲天 老師

職擔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動物核心設施經理,大學時參加山社,曾於雪霸國家公園擔任高山保育志工十四年,喜愛舉辦淨山活動,著迷於部落原鄉及淺山山村的生活文化,廣邀社會大眾同組茶山志工隊及里山義工隊協助山村文化傳承。工作之餘目前擔任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、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、MIT台灣誌 顧問、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 看見台灣3 顧問、體育署 全國登山日推廣計畫 計畫主持人、林保署 步道旅遊新主張推廣計畫 計畫主持人、消防署 提升山域事故救援效能五年中程計畫-山域事故原因質性分析案計畫主持人。著作有:《聖稜:雪山的脊樑》、《向山,遇見最美的山徑》、《淡蘭古道:北路》、《淡蘭古道: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》

文字來源:吳雲天 老師

來自在地的邀請:白青長茶作坊

兩位熱愛衝浪青年兄弟返鄉追求茶香韻味的傳承,以第四代茶農的父親『白青長』做同名品牌。稀少姓氏的『白』氏百年製茶家族,摘種『青』心烏龍茶樹,揉做歷代傳承『長』條鎖狀的文山包種茶。家庭式的手作茶坊由摘種到製作細心照護每一片茶葉,極致呵護的製茶技藝為求香氣與茶湯的完美結合,不同時日的馥郁茶香,為的是喝杯茶一同追求味蕾上的感官饗宴。

文字來源:白青長茶作坊

礁溪老爺酒店

淡蘭古道探索團

主題旅行團預定中

實際預定時間與行程內容,以官網公告為主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