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 新竹老爺酒店探尋晨光裡的水脈與甘味

天剛亮,新埔市場早已熱鬧開張。叫賣聲、菜香、油鍋聲交織,構成這座小鎮一天的開場音。市場裡攤販多為數十年老字號,客人一句「照舊」,攤主就知道要切哪塊豬頭肉、抓多少山菜,是人情與記憶的集散地。

市場旁的豆腐店已經開工,濃濃黃豆香瀰漫空氣,是不少新埔人習以為常的早餐風景。而巷口的飲食店,則端出在地人最愛的手工煙腸,蘸上自製味噌醬,一口下去,鹹香中帶點甘甜,是老味道,也是客家文化的日常印記。

市場深處,一口還在使用的老井靜靜佇立。昔日井水挑進家中,如今成了滋養市場蔬果與回憶的活泉。轉進和平街,劉氏家廟與廣和宮分別代表著家族與信仰的核心,燕尾屋脊高揚、仙女彩繪惹議,也為這小鎮帶來別樣活力。

曬進陽光裡的新埔柿染坊,青澀柿子榨汁萃取染出一塊塊大地色布,彷彿將這座小鎮的生活色調細細記錄。走在新埔清晨,既能看見傳統未退場的身影,也能遇見新生的創意正在發酵。

城市甦醒計畫 ITINERARY BOOKING 預訂行程 PLAN A TRIP

住下來,才知道城市怎麼開始一天

房內是剛亮的天光,門外是剛動的街道,
旅行從這裡開始


探尋晨光裡的水脈與甘味

走訪客家風土記憶的新埔老街

早晨走進新埔第一市場,從攤販問候聲、炸紅燒肉的油香,到現磨豆腐的黃豆香,一路吃到手工煙腸沾味噌醬,再轉進巷弄看百年水井與燕尾家祠,最後在柿染坊刷上一筆屬於自己的顏色,一早就認識新埔最真實的生活樣貌。

  • 市場日常的熱絡節奏

    早晨走入新埔市場,品嘗紅燒肉、客家米食與現做豆腐,感受攤商與熟客間自然流動的人情互動。

  • 水井、家廟與信仰的路徑

    巷弄的老水井、燕尾屋脊的劉氏家廟,以及庄頭信仰重地廣和宮,是地方歲月流轉的深刻見證。

  • 曬一塊屬於自己的柿染布

    在柿染坊親手體驗「太陽之染」,以廢棄柿皮為染料,刷出一抹溫潤的大地色,留下旅程的手作記憶。

  • 老爺限定團

    在地導覽領路,限時限量開團,一起走進城市甦醒時刻

    • 雙人含早餐入住一晚|專人導覽、體驗、接駁行程|指定日期出發
    • 專人導覽深入感受新埔小鎮的早晨風景。
    • 品嚐新埔三寶:手工粄條、水煙腸與金桔冰棒,嚐遍在地風味。
    • 親手製作柿染零錢包,從色澤到手感曬進屬於你的慢旅行記憶。
  • 老爺式旅行住房專案

    選個適合的日子,讓旅程的想像從此展開

    • 雙人含早餐入住一晚|可自由選擇時間出發
    • 隨心啟程,入住贈體驗兌換券,輕鬆展開文化小旅行。
    • 結合老街風景與手作體驗,旅程充滿生活感與土地氣味。
城市甦醒計畫 CITY AWAKENING PROJECT 體驗導覽 EXPERIENCE & GUIDE

甦醒的第一行字,由他們開口說起

共走一段計畫的甦醒路線,看見一座城市的真實開場

新埔柿染坊kirkir 柿零錢包DIY

柿零錢包 DIY 體驗以新埔特有的柿染工藝為核心,選用柿餅產業的副產物作為天然染料,透過日曬產生溫潤的大地色澤。現場由講師導覽柿染原理與傳統綁染技法,參與者可親手製作出專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零錢包。


用雙腳丈量土地的人文導覽者|塗夢龍

曾任國小教師的塗夢龍老師,熟悉說故事的節奏與地方知識的厚度,這些年更走入社區、田野與古蹟現場,以一場場文化導覽,讓人重新認識腳下的土地。從東門城的城牆磚到新埔水井的人情脈絡,他總能從細節中喚起過往時光,也提醒我們:真正的旅行,不只是走馬看花,而是慢下來,聽見地方的聲音。這趟老爺式旅行,他將化身為故事的引路人,帶你一腳步、一口味、一幅牆,走進開放式博物館的新埔。

城市甦醒計畫 CITY AWAKENING PROJECT 探索景點 SIGHTSEEING SPOTS

走著走著,就遇見甦醒的風景

沿著早晨行走,這些場域自然浮現,是城市延伸出的對話


  • 新埔第一公有零售市場

    叫賣聲此起彼落,是小鎮一天的開始與日常

    位於中正路與市場街交界,清晨五點半便陸續開張,是當地居民採買三餐食材的重要場域。市場由一棟長條型平房構成,分為蔬菜區、肉品區、水果區與熟食攤,動線緊湊卻井然有序。攤位多為數十年老字號,代代經營,買菜同時還能聽見攤主分享季節蔬果的挑選訣竅。
    一早走進市場,最受歡迎的是現炸紅燒肉、手工客家米食與當地媽媽們搶購的山區蔬菜。攤商之間熟稔互動、客人一句「照舊」就能完成採買,是其他地方難以複製的生活默契。
    來到新埔的早晨,走一趟公有市場,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日常風景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359巷8號

  • 新埔水井文化

    從墾拓到生活的水源記憶

    在新埔,水井曾是生活的起點。一大早打水煮飯、傍晚挑水澆菜,井邊總有人來來去去,是小鎮日復一日的風景。熱鬧市場裡的老井,攤商在這裡備料洗菜,孩子們則坐在井圈邊吃麵、聊天,水聲、人聲混雜成最在地的日常聲音。
    即使現在家家戶戶都已接上自來水,井水的角色漸漸淡去,仍有不少人家保留著對水井的敬意。年節倒茶進井、祈求平安、感謝井神庇佑,都是延續生活記憶的方式。水井雖小,卻裝得下整座小鎮的步調與人情,是新埔文化裡最低調卻深刻的存在。

  • 錦興豆腐店

    清晨現做黃豆香氣飄滿市場的老味道

    錦興豆腐店是新埔市場內的老字號,堅持每天清晨現磨黃豆、現做豆腐,天還沒亮,店裡就開始忙碌。傳統石磨工法搭配非基改黃豆,做出的豆腐滑嫩細緻,豆漿與豆花也保有濃厚豆香。沒有添加香料與防腐劑,是許多在地人一早就來排隊的日常滋味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362號

  • 新埔廣和宮

    神明也出圈的彩繪廟宇

    新埔廣和宮為客家信仰中心之一,主祀三山國王。廟體歷經數次修建,屋頂與牆面保留交趾陶大師蘇陽水與其弟子手工修復之作,雖歷新漆重整,仍難掩匠藝之美。最大特色為採用「對場作」技法建造,左右兩側由不同師傅施工,結構相似卻手法各異,藏著雙重視覺細節。
    近年最引發話題的是廟內的彩繪壁畫。由廖姓畫師重新繪製,風格大膽、用色奔放,畫中仙女不再端莊含蓄,而是身姿玲瓏、衣著輕薄,引起保守信徒爭議,也意外為廟宇注入人氣。走進廣和宮,不只看神,也看見傳統工藝與當代畫風的正面交鋒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608號

  • 新埔劉氏家廟

    燕尾高揚的家族榮耀

    建於清同治五年(1866),劉家祠是新埔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家廟之一,主祀漢高祖劉邦的祖父劉榮與劉氏歷代祖先。全棟為三合院格局,最大特色是屋脊遍布燕尾裝飾。不僅正廳,連左右護龍也採燕尾設計,氣勢宏偉,象徵家族地位。內部匾額眾多,反映劉家子孫歷代功名榮耀,如「文魁」、「恩元」、「源遠流長」等皆見於廳堂。屋簷下的木雕精緻細膩,整體建築氣派不凡。現為國家三級古蹟,欲參觀須事先聯絡管理人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230號

  • 新埔柿染坊 kirkir

    曬出一抹柿色的慢生活

    新埔柿染坊以「太陽之染」為名,利用柿餅產業的副產物:柿農未熟果實,榨汁後作為天然染料,不用化學藥劑。隨日曬變化的染布色澤溫潤樸實,多為土黃、焦褐等大地色系,充滿自然手感。現場提供冷染、刷染等 DIY 體驗,柿染坊亦與學校、社區密切合作,推廣這項獨特工藝,讓新埔不只有柿餅香,也成為全臺柿染文化的重要據點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766號

  • 新興戲院舊址

    螢幕落幕後留下街角的餘光

    開業於1960年代的新興戲院,曾是鎮上最熱鬧的去處,播映港片、台語片,也是約會、吹冷氣的好地方。如今人去樓空,斑駁牆面彷彿時間停格,默默訴說小鎮的螢幕歲月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成功街57號

  • 義順製冰店

    桔醬冰封存新埔的夏日風景

    天剛亮,新埔小巷裡的製冰機卻已開始運轉。糖水倒入模具、浸入冷劑,淡淡果香與機器聲交錯,枝仔冰在冰霧中緩緩成形。
    金桔冰棒的滋味,從冬天熬製的手工桔醬開始。吃得到果皮的微苦與顆粒感,酸香鹹交織,是客家桔子的爽朗原味。運氣好時,還能嚐到當天現做的綿綿冰,入口即化,只留下一口純粹,就像這座老街的早晨,簡單、真實。

    新竹縣新埔鎮成功街99號